熊孩子
年龄5至14岁之间,有着很大的好奇心、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,他们无厘头的需要总是让人抓狂。熊孩子的主力军大多集中在婴幼儿园到小学中低年级这个年龄段,被叫做“熊孩子中的战斗机”。
“熊孩子”的形成缘由主要有三个:以自我为中心,按自己意愿行事;自控能力相对缺少;尚未学会在特定场所下应该怎么样表现的社会规范。应付“熊孩子”,过度放纵和过度严苛都不是好方法,最好是获得两者平衡,设立明确界线,越线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讲解缘由。
孩子顽皮是天性,平常白天上学晚上做作业,小忙大家也没太多时间“撒野”。目前放假了,空闲时间一大把,天性大爆发,父母这才发现:天啊,原来小小的孩子也能整出这么多事来。
爱惹事的孩子有个形象的名字—熊孩子。家有熊孩子,爸爸妈妈操心,邻居也会担忧,就怕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一不小心“殃及池鱼”。譬如,昨天就有两个孩子“熊性”大发,从23楼往下狂扔东西,吓得邻居快点报警。
“熊孩子”来了如何解决?听听教育专家们如何说。
狂野型
孩子比赛高空抛物吓坏楼下邻居
熊性特点
课本、玩具统统往下扔,石膏奥特曼“身首异处”
昨天中午12点左右,菡菁大厦的住户被一阵巨大的响动吓到了:四楼露台上活动中心的铁皮屋顶被什么东西砸得乒乒乓乓响。
受惊的住户快点报警,物业管理处员工也赶来查询。由于之前有人吵架从楼上往下砸东西,大伙都非常紧张,员工跑到四楼露台一看,果然是楼上有人扔东西。让大伙意料之外的是,扔下来的居然是一堆小学生的课本,还有一些玩具,一个石膏做的奥特曼已“身首异处”。
在这堆课本和作业本上,物业职员找到了一本写有名字的课本。经过一番查看,终于找到了课本的主人—住在23楼的孩子。
物业职员敲开门,屋里两个八九岁的孩子正玩得开心。原来,这个住户家来了个小客人,和他家的孩子同龄。趁大大家午休,两个孩子就在阳台上玩耍,比赛往楼下抛掷东西。幸好这个时间楼下没人经过,没发生什么意料之外。
破坏型
“杀伤力”太强不敢让他一个人在家
熊性特点
任何东西都可能被“肢解”,去做客就地燃起“战火”
说起自己家里孩子,桂女性有点尴尬。她说,今年暑假特地给儿子报了“留园班”,就是想让他能在婴幼儿园待的时间长一点,由于儿子的“杀伤力”太强,不敢让他一个人一人留在家。
桂女性说,去年暑假发现儿子忽然变得无比好动,就是“熊孩子”一个,随手抓起一样东西这里敲敲、那里打打,一眨眼功夫,好好的花瓶碎了一地,家的遥控器、果汁机、手机和电视,不是什么按钮坏了,就是屏幕被刮花了。
只须是他能摸到的东西,几乎都难逃霉运,即便是到其他人家去做客,他也能就地燃起“战火”。去邻居家找小朋友玩,他居然把一台学习机给拆得七零八落。母亲带他去亲戚家,他也把“战场”带到了亲戚家去。
桂女性气得不可以,问他为何要把东西都弄坏,他却说不上来。“他原来挺乖的呀,如何目前变成破坏大王了,真是头疼。”桂女性说,被他气却又拿他没辙。
乱跑型
一天到晚往外跑恨不能装上定位器
熊性特点
在家呆不住,一转身就不见人影,到了饭点得四处找
一到放假,聪聪母亲想了解儿子在哪儿可困难:“恨不能给他装个定位器。”
才上二年级的聪聪在家呆不住,天天都和小伙伴有约,刚刚还在家,一转身就不见了。“他一天到晚就爱和同学出去玩,踢足球、跑步、玩沙子,回到家那一身衣服一直脏兮兮的。”聪聪母亲抱怨。
聪聪玩起来就忘记时间,到了饭点也不见人,聪聪妈就得四处探寻。很不容易找到了,还要三催四请才肯回家,一吃完饭又闪人了。
为了让儿子尽情享受童年,聪聪妈没给他报任何兴趣班。可是孩子一天到晚往外跑,不是踢足球蹭了哪个家的车,就是和别的孩子子闹别扭打架,想要找到他还要四处打听,这是聪聪妈最头疼的。
宅女型
披上蚊帐抹起口红最爱模仿剧中人
熊性特点
翻箱倒柜“糟蹋”母亲的衣服鞋子,蚊帐被单当古装
7岁的靓靓是典型的“宅女”,放暑假一天到晚总爱呆在家。不过,宅在家的靓靓可没闲着,靓靓妈最头疼的就是她一个人在家的那段时间。
一大早起床后,靓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。靓靓妈说,只须没人管,靓靓可以从早到晚一直盯着电视看。为了这件事,靓靓没少挨训,但每次一说就会引发她一场哭闹。
当然,能让靓靓忙碌的并非看电视,而是看完电视后的行动。她特别喜欢模仿电视剧里的人物,看了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就学着白娘子的造型,把母亲的长梳子和筷子插在头发上,扯下蚊帐披在身上当作白色的纱裙。有一次电视播的是都市爱情剧,靓靓就翻箱倒柜地找出母亲的衣服和高跟鞋,把自己打扮成“时髦白领”。
遭殃的不止是蚊帐和母亲的服饰,她还会把母亲梳妆台上的化妆品都翻得一塌糊涂。过去有一次,她把母亲的香水满屋乱洒,刚买的一瓶香水,等母亲回来已经成了空瓶子,床单和沙发上到处都是口红印,把母亲气得不可以。
靓靓母亲说,有时女儿还会叫来邻居家的女生,两个人一块模仿古装电视剧里的人物,把被单当作古时候仕女的长裙披挂起来,在地上拖来拖去。